首页 >  正文
道教人物

道教人物

道家以“道”为核心,认为大道无为、主张道法自然,提出道生法、以雌守雄、刚柔并济等政治、经济、治国、军事策略,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。

道家的代表人物

老子、列子、庄子、关伊子、张道陵、葛洪、陈抟、邱处机、王常月、陈撄宁、易心莹等。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。

老子:主张无为而治,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,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,即所谓的我无为而民自化;

文子:主张兼容百家,为道家安邦治国铺平了道路;

庄子:主张天性神圣。

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。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,老子在他所著的《老子》(《道德经》)中作了详细的阐述。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著有《庄子》、列御寇著有《列子》、惠施等人。

《庄子》各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为惠施的身影。说是好友,更主要的是辨友,显然惠施是一个重要参与者,不过担当的是一个发难的角色。 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,知有圣人将至。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,迎入官舍,北面师事之。居百日,尹喜以疾辞官,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,斋戒问道,并请老子著书,以惠后世。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。老子遂去,不知所终。 之后,尹喜乃弃绝人事,按老子所授经法。精修至道,三年后,悉臻其妙。乃著《关尹子》九篇,发挥道德二经。

庄子在道教中是南华真人、列子是冲虚真人、邱祖长春真人、马祖丹阳真人、紫阳真人张伯端,明代天师改敕正一嗣教大真人等,都称“真人” 古今得道仙人也很多,《列仙传》、《神仙传》、《洞仙传》、《墉城集仙录》等所载极多。著名者如:广成子、容成公、赤松子、宁封子、黄石公、安期生、河上公、三 茅真 君、“八仙”等等。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,后世流传有《黄石公素书》和《黄石公三略》二书,盖为后人托名所作。

道家之道是什么意思

道家之道,就是我本来的面目,也就是本我,所以有“道法自然”一说,道在哪里?就在当下的“自然而然”的本来的样子之中。 儒家之道,就是圣人、君子“人化自然”的实践,所以有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”一说,大学的道路、方向就是“使明德普照宇宙自然”。 这些道,都没有离开当下,既不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主观精神,也非朱熹亘古不变的天轨教条,而是当下活生生的智慧、面目。

道生世界,道生万物。

一切物质,精神,学术流派,包括科学,都是道所生。生成的原理是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道家的历史起源

道家思想的核心是“道”,认为“道”,是宇宙的本源,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。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萧呵!寥呵!独立而不改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强名之曰道”(《老子》第25章)

"太史公"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《论六家要旨》一文,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、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阴阳六家,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。他说:“道家使人精神专一,动合无形,赡足万物。其为术也,因阴阳之大顺,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,与时迁移,应物变化,立俗施事,无所不宜,指约而易采,事少而功多。”“其术以虚无为本,以因循为用。无成埶,无常形,故能究万物之情。不为物先,不为物后,故能为万物主。”

西汉初年,汉文帝、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,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。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。 其后,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`政策,并被后世帝王采纳。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。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,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魏晋玄学,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,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。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,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,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。但随着历史的发展,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、社会和人生领悟,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。

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,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—道教。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。因此,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。(张陵,又称张道陵,“五斗米道”的创立者,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)。

春秋战国时期ˇ百家争鸣ˇ中形成的一个以ˇ道ˇ为核心的学派。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(李耳),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思想家庄子(庄周)。后来道家又与名家、法家合流,又兼取阴阳家、儒家、墨家的长处而形成了黄老学派,主张以虚无为本,以因循为用,因时因物,无为而无不为。汉武帝之后,由于独尊儒术,黄老之学开始衰落,然而,道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。